广宏内刊

GUANGHONG  PUBLICATIONS

精耕细作  专筑精品

GUANGHONG  CONSTRUCTION

广宏内刊

雷峰塔:一个颠覆性的表征?

发布日期:2010-07-17|作者:xxgl

雷峰塔:一个颠覆性的表征?

□ 赵仁童

 19244月的某一天,在杭州西湖边上站立了一千多年,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倒在一片荒坡地上,成了一堆废墟,残缺的躯体,连同曾经的辉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表征,一个有着丰富且繁杂内涵的符号。
    2002年9月25,新雷峰塔建成。就在那堆废墟上,就在那片荒坡地上,新雷峰塔在新辟的景区各种仿宋建筑的簇拥下,巍巍然矗立在西湖边。
    2003
年,新雷峰塔申报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质量奖----鲁班奖。评选中,一位颇有权威的负责人做出明确的裁决雷峰塔不是古建筑。于是,鲁班奖与之擦肩而过。
    
于是,引起记者对雷峰塔的关注,并由此对中国建筑的思考。
    
连续数日,记者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采访了诸多专家、教授,得到的第一印象是,关注雷峰塔的人士多着呢;强烈感受到的是,对这新雷峰塔的看法意见很多,有的还很尖锐。
    “
雷峰新塔是对中国古建筑的颠覆
    清华大学建筑系一位教授很尖锐地指出:(雷峰新塔)违章又违法,是开了第一个恶例,颠覆了整个建筑界建筑史界和文物考古界。
    
很清楚,重新矗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成了一个颠覆性的表征。它颠覆了什么?中国古建筑,抑或中国建筑?这与鲁班奖评选中那位负责人的裁决在语言逻辑上不通,已经被判为不是中国古建筑了,也就无所谓对中国古建筑是否颠覆了。抽掉前提,推论不成立。

    
东南大学建筑系一位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雷峰新塔是在颠覆中国建筑的基本的也是核心的理念,即天人合一。它那庞大的体量,将周围的环境破坏得够可以了。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西湖,是可比作西子的西湖啊!纤巧、玲珑、秀丽、柔美的西湖边矗立着这么庞大的一座塔,还能产生多少美感呢?分裂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这样的建筑如果是以中国古建筑名义出现的,除了是一种伪造以外,更是对中国建筑的核心理念及其传统的颠覆。
    “
雷峰新塔让废墟缄默了,历史也缄默了
    20014月间,记者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师刘杰,踏访了雷峰塔废墟。记者至今还记得,在废墟上,刘杰老师端着照相机,踩着满地的碎石、杂草和微微泛红的土块,一会儿蹲下,一会儿躬着身,一会儿站在残垣前,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千年前的砖块。他感慨万端地对记者说,废墟应该是永恒的,因为废墟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明,是历史信息。
    
然而,雷峰塔的废墟如今被罩在新塔里了。
   
天津大学建筑系一位教授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当建筑本身成为记忆,它那残存的废墟还在说话,还在说着它和它所共有的历史。废墟被新建筑罩住了,成了新建筑的一部分,还能叫废墟吗?还能说话吗?只有彻底的缄默了。历史也就在这缄默中静静地消失。
    
仿古建筑重任在肩
    中国古建筑太辉煌了。中国建筑的所有符号和表征都有那么强烈鲜明的特点。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还有开间、朝向、进深以及所有这些中蕴涵的文化意义。
    
清华大学建筑系吴焕加教授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中国建筑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墨守成规。历史就是这样的,中国建筑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表征。明代的总比宋代的有不同之处吧,清代的也与明代的有明显的不同。仿古建筑,其实是个比较大的概念,还是说仿哪个年代的建筑比较好。
    
雷峰新塔是仿南宋的建筑。既然是仿建,就应该至少在形制上、外观上象南宋时期的建筑。而在内质上,也就是在材料、工艺、表现手法等方面,又有当代的特征。毕竟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中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中国建筑有那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仿建古建筑,是当今的一个时尚。对此,浙江大学建筑系一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仿古建筑不是假古董,虽然近年来许多地方受利益驱动搞了许多假古董,但不能就此而说仿古建筑也是假古董,是对中国古建筑的颠覆。从学术上说,仿古建筑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意义。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多种形式的传承。从这个层面上说,仿古建筑真的是重任在肩呢。
    
浙江大学这位教授的观点,印证了前文所说的那位负责人的裁决是对的,雷峰塔不是古建筑。如此,这新建的雷峰塔也就只是座仿古建筑。
    
要说颠覆性的表征的话,笔者以为,有两层意思:倒塌的,已经成为一堆废墟的雷峰塔,它的存在与终于倒塌,是过去那个时代的强烈冲突的表征,是那个时代的颠覆与被颠覆的表征。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现在,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另一层意思则在于,它多多少少对近几年来纷纭于中国建筑业界的仿古建筑是与非是一种冲击,一种廓清,也就当作一种颠覆吧。

 

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41697号-1浙公网安备33078302100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