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宏内刊

GUANGHONG  PUBLICATIONS

精耕细作  专筑精品

GUANGHONG  CONSTRUCTION

广宏内刊

读史:浅读晋公子重耳之流亡

发布日期:2010-07-19|作者:每文

  读中国历史,如读传奇故事,又如长卷在手,眼前是浩瀚烟波,云卷波涌,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读得人欲罢不能。

  近日读左传,读到晋文公称霸这一段历史,竟读出些趣味来,尤其对晋公子重耳因受骊姬的迫害在外逃亡达十九年之久这段历史发生兴趣,细细研读,感受颇多。

  春秋时代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前697—前628),虽只在位九年,但因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平定周室内乱,而政绩显著,被誉为“春秋霸主”。而之前却因继母骊姬的迫害而不得不长期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很像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遭受了无尽的磨难、屈辱和困苦,而正是这些才使他最后成就了帝业,成就了荣耀。
晋文公,名重耳,姓姬。为晋献公夫人狐姬之子,晋献公原有子三,重耳、夷吾、申生,因申生之母为齐桓公之女,所以在“子以母贵”的传统中被立为“太子”。后晋献公又娶骊姬为妻,生下儿子奚齐,因骊姬美貌又会花言巧语,很得献公宠爱,于是,在骊姬的策划下,一场太子之争的祸乱开始了。而重耳即是在此中被骊姬所陷害而出逃。和他一块出逃的还有狐偃(即子犯,重耳的舅父)、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等。

  (根据资料作了个人物关系图,复杂吧?)

  让我们来看看重耳出逃所至国家所受的“礼遇”及发生的事吧。

  重耳一行先逃到狄国,狄国人将他们俘虏来的部落首领的女儿季隗送给他做妻子,生下两个儿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鲦、叔刘”。这样重耳在狄国呆了十二年之久,当是时,夷吾已是太子,派人来刺杀重耳,重耳便打算离开狄国至齐国。离开时重耳对季隗说,等我25年,如不回来,则请改嫁吧。而季隗却说,25年后我也老了,已经是行将就木了,还嫁什么人呢。还是等你回来吧。

  经过卫国,卫文公却不以礼相待,重耳只好去乞讨。“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齐姜嫁给他作妻子,还给了他八十匹马。“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便安于在齐国生活。但随行的人认为这样不行,便在桑树下密谋,准备让重耳离开这里,却不小心被树上采桑的女子听见,去报告齐姜,齐姜怕采桑女说出去,就杀了那采桑女。齐姜对重耳说,你走吧,不要贪恋妻室,这样安于现状会毁坏功名事业的。而重耳不肯走。齐姜便和狐偃商量,把重耳灌醉了后,送走。

  接着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腋下胁骨相连长在一起,就想看他裸体。乘他洗澡的时候,逼近跟前去看。非常不礼貌。“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到了宋国,宋襄公送给重耳八十匹马。“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郑国大夫叔詹谏言,不听。“及郑,郑文公也不礼焉”。

  到了楚国后,楚成王则非常好客,设酒宴款待他,还问重耳:“如果你以后回到晋国,将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您什么都有了,奴隶、玉帛、珍贵宝物,假使托您的福能回到晋国,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将命令部队撤退三舍(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而成王不从。

  至秦国,秦穆公把五个女子送给重耳做姬妾,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后来,秦穆公护送重耳回到了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真的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后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见《晋楚城濮之战》篇。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

  重耳43岁出逃,62岁回国,流亡在外十九年,历经磨难,期间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受过屈辱,孤寂过,也困顿过,流亡使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而正是这流亡的十九年,让他更了解民间,更体恤民情,使他成为国君后,能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成了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

  重耳的成功,与他的流亡经历分不开,也离不开赵衰、狐偃等能臣的辅佐,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是季隗,二是齐姜。季隗在重耳离开时说的那段话,饱含着对重耳的深情,又识大体,又善良、忠诚,而重耳最终也将季隗迎回了晋国。齐姜成里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得力助手,她大义,坚定,为唤醒重耳的意志,重拯其大业而不惜忍受分离,但根据《左传》的记载,重耳归晋后,唯见迎娶秦嬴,以及季隗,却未言齐姜之事。更有资料说,齐姜是自杀的。而关于齐姜,我始终有两个疑惑:

一是据中华书局2007年3月出版的刘利、纪凌云译注的《左传》,《晋国骊姬之乱》篇前注说明,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时,又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武公死了后,献公娶了继母齐姜为妻,生了申生和伯姬。那么齐姜是献公的妻子,也该是重耳的继母。

二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的《重耳出亡始末》篇里,说到重耳 “及齐,齐桓公妻之”,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重耳为妻,这个文中所说的姜氏,也叫齐姜。

问题出来了,那么这两个齐姜都是齐桓公的女儿,到底是同一个齐姜,还是齐桓公的两个女儿呢。理智地分析,我想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前一个齐姜原是重耳祖父武公的妻子,在辈分上应该是祖母,又嫁给父亲献公,成继母,再看“及齐,齐桓公妻之”,重耳出逃到齐国,齐桓公不可能又在齐国把那个“齐姜”嫁给他,再则文中也没有其他说明,所以这样推理,重耳娶的是齐桓公的另一个女儿,与前“齐姜”并不是同一人。

后来去找资料,才发现“齐姜多指齐国姜姓的美丽女子”,也有一种说法是“齐国宗族的女子”,于是释然,此齐姜非彼齐姜也,纠缠了一圈回来想想倒蛮有趣了,古时候真的是“乱伦”啊,诸侯们不断纳妻妾,不断生子,不断联姻,这样一代代嫁娶难免不乱了辈分啊。

这炎炎夏季,读史可真让人心静,让人充实,快乐。

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41697号-1浙公网安备33078302100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