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宏内刊

GUANGHONG  PUBLICATIONS

精耕细作  专筑精品

GUANGHONG  CONSTRUCTION

广宏内刊

东阳廊桥

发布日期:2009-07-30|作者:刘 浪

 

 

说起廊桥,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廊桥遗梦》和电影里那座麦迪逊郡的著名廊桥猪背桥。的确,这部电影唤起了人们对于廊桥这种桥梁建筑艺术的关注和喜爱。自古至今,廊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它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浙江泰顺更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200多座古廊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泰顺的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廊桥的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它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许多其它功能如置景、游览、避雨、纳凉等。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对此也有颇多运用和借鉴,就如很多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水景营建。它给我们更多的是美的享受。毫不夸张地说,廊桥是古代建筑景观设计史上的瑰宝。

东阳廊桥不多,但并非没有。存世的有叱驭桥、林清桥、施济桥等。

 

叱驭桥

东阳老城分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其中东门称迎晖门。东门外,有桥架设于东溪之上,为叱驭桥,过桥通陈宅街出城外。该桥东西向,桥上建三间廊屋,小巧玲珑,为交通要道。原大路今已废,廊桥置于今东门街南侧,爱国路北端东侧,为小公园一景,许多过往行人在此小憩,只道是廊屋,而不知本身是桥。

叱驭桥,早于唐朝即有其名。明《广舆记》载:叱驭桥“旧名碧岚,两岘山水所经”。《万历金华府志》:“叱驭桥在县治东。”《康熙东阳县志》:“东桥即东门外,一都地。”至今,当地居民仍称呼“东桥”。《道光东阳县志》转刊《隆庆东阳县志》:县志舆地旧志图,东门外东溪绘有一亭桥,即叱驭桥。

该桥为单拱石砌,久经风雨,屹立至今。梁桥抬梁构架,南北两侧置石横板,刻有线条图案,简朴大方。柱与柱之间,嵌有木质条凳,便于行人憩息。柱梁间有斗栱,梁上有彩绘木刻线条。凡木质构件,均施油漆,光彩华丽。两端元宝式出墙封护,微型弯曲,平和端庄。中开半圆形门,以便通行。东西门额嵌青石条,上镌“叱驭”(隶书)两字,遒劲大方。

自唐以来,屡有修葺。清乾隆年间,卢宅卢文典捐资重修。清道光二年(1822)重修,画屏雕梁。1962年,东阳木雕厂职工集资维修,进行木雕装饰。

 

林清桥

林清桥在横店镇南上湖西村。一条小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经夏溪滩汇注南江。桥跨溪上,贯通东西。

东阳出南门,经南午岭、廿里牌、苦竹岭、岩前、南上湖、湖溪、十八坞到安文,向为交通大道。旧有“东阳出南门,一条上湖街”之说,可见南上湖之繁荣热闹。林清桥为上湖街之重要组成部分,桥两端多为排屋,可见当年店铺林立,行人络绎于道。现尚有三角店口、市基门口等遗址

该桥约建于光绪三年(1877),为西村何裕启独资建造。青石跨拱,高约5米,桥头铺石阶直达桥头。民国壬戌年(1922)特大洪水时桥被冲塌,还淹没林清桥附近的规模较大的林清庙。洪水过后,由公常出资,重建砖木结构、风韵独特的林清桥,至今保存完好。

林清桥桥亭两用,工艺独特。桥亭面积698平方米,亭高7米。亭屋分三间,长65米,两头设洞门宽26米,高385米。沿溪两头双向开四头洞门,门宽212米,高318米,南北各有通道一条,可畅通四面八方。桥西面额嵌石雕“门迎司马”4字,东面石镌“林清桥”桥名。

 

施济桥

施济桥位于佐村镇下里坑村。下里坑,又名雅里坑,梓溪上游,长乐江源头之一,村以坑名,处群山环抱之中。

村界磐安十里,一条东阳至天台的古道穿村而过。由王宅而林口而黄泥岭而恒坑而三望岭头而下里坑而塘婆岭而玉山而天台,迤逦东去。施济桥上游不远处,有松树数棵,生崖隙中,曲尽风姿,路人见之以为奇,道“下里坑的松,自撑自活”。

施济桥三墩二孔九间。青山、碧水、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据下里坑村老人回忆,施济桥的建造,还引发一场官司。

原来在清同治年间,下里坑村金姓财主金庚荣和徐姓秀才徐元章为桥的选址、结构等发生争执。当时,金庚荣要在溪的上游造一条“施济”桥,而徐元章要在溪的下游造一条“雅溪”桥。金庚荣设计的是木头平板廊桥,桥上可供过路行人避雨躲风、休闲吃饭之用。徐元章设计的是石砌拱桥,不怕风雨侵袭,不怕洪水冲击,坚固耐久。两人设计后,即将择日动工,互不相让,都想争个理,还想出个气,至于对簿公堂。结果,徐元章于诉讼中获胜,即在当年建起一座青石单孔拱桥,取名“雅溪”桥。金庚荣输了官司,心里一直不服气,要求子孙争气出头,到第三代孙金承璠时,带领族人在原基址上建成三墩二孔九间廊桥一座。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某部经过,在桥上烤火,不慎烧掉桥梁一根。

施济桥距今140余年历史,但风姿犹存。因道路改道,施济桥“门前冷落车马稀”。村民下地干活,多从该桥经过,或信步桥上,闲话家常,或坐桥小憩,一览山水风光。外地人偶或打边经过,无不驻足观赏,引以为奇。

     (作者为东阳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部分资料引自《东阳文保博览》)

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41697号-1浙公网安备33078302100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