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宏内刊

GUANGHONG  PUBLICATIONS

精耕细作  专筑精品

GUANGHONG  CONSTRUCTION

广宏内刊

往昔手艺匠、民间风俗杂谈

发布日期:2007-04-01|作者:陈崇仁
    自古以来,东阳的手艺工匠以泥水、木匠、石匠为主,其次是砖瓦匠、雕花匠、油漆匠、铁匠等。

    凡是手艺工匠,都尊崇鲁班为祖师。泥水木匠等所用的尺子就叫鲁班尺。当时建筑器材及建筑物上丈量长短的标准就是鲁班尺。

    古时对每一个建筑工程所组合的人马叫“老司班”,帮首称“包头伯”,掌管工程业务的叫“把作师傅”。其他一般的为老司、手艺未出师的是半作(老司)、刚来学艺的叫徒弟,没手艺打杂的是“蛮工”。他们按照匠作的技能、劳力分等级由包头伯付报酬。

    旧时每建造一座房子,首先房董(主)要择日开工,就是破土奠基,即由泥水匠砌基脚、奠础磉。尔后由木匠竖柱上樑。上樑前,房董又要请风水先生择个黄道吉日。上樑那一天,中堂或樑上要张贴“紫微拱照”四个字,其中的照字必须写三点水,不可写四点,因过去的房子都是木结构,忌火,若写四点近似火。房董得摆起香案、设置酒礼、举行祭神,意思是用丰盛的酒礼大祀鲁班先师。泥水、木匠、石匠须腰札红麻辫,各种工具以及栋柱上锯下的那块根头包上大红彩布,一起供奉在堂屋正中。时辰一到,鸣大锣,放鞭炮,气氛十分的隆重、热闹。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乡大桥村的吴昌茂,在吴宁城南街开设鸿福旅馆。这旅馆是东城头一座四层楼。其上樑时的盛况非常:小火炮千子连成长串,从大梁上一直悬挂拖地。大火炮炮声相连。包头伯手拿酒壶高唱着:“滴樑头,滴樑头,出来子孙要封侯。滴樑中,滴樑中,后代子孙封国公。滴樑尾,滴樑尾,代代子孙三及第”等彩言吉语。大樑落成后,一连挂上九大布袋的馒头,向四周观众抛丢,俗称“抛樑馒头”。大布袋九袋,表示“九代富”的好彩头。有的在樑上悬挂长长的粽子,其示意是“世代宗长”。有的房董既抛馒头,也抛粽子。观众抢得非常起劲,认为抢得越多运气越好。抛馒头之风俗,在邑地农村里绵延不绝。旧时的房子,多属砖木结构。上梁三天后称收红。四面的墙砌到顶时叫“封檐”。封檐后,家人可以搬到新屋里安居乐业。照风俗,封檐时房董得办“封檐酒”,宴请所有的老司工匠。酒席上,由泥水木匠坐上横头,泥水东一位,木匠西一位,其他的分别坐下横头和东西两厢。规矩十分严格。

    住新房叫“居新屋”,照例又须庆贺一番,亲朋好友该送礼品。一般都送一担黄酒、一副对。房董把一副副的对联按长、幼、嫡、庶等封建程序在堂房的四周挂起来。让有文化的品赏一番。

    酒席间,大闹猜拳活动。如“一定喜”、“二相好”、“三元及第”、“四季发财”、“梅花开”、“六顺风”、“七窍图”、“八仙寿”、“九魁首”、“全家福”等,从一到十全是彩话。这风俗,流传至今,盛传不衰。

    旧时的官家、大户所建的房子,多为十三间头、二十四间头。有的有前厅后堂,两边抱厢,走马楼四通八达,甚至还有花园。

    一般的民房,多是三间头、五间头,七间头是很不错了。但不论房屋的规模大小,每户人家都有个客堂,即使只有一间屋,前半间也要隔起来做客堂,客堂上还挂上三星图等,两旁配“善为至宝,一生用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的对联,以示风雅。官家和富户,其对联则是“大富贵亦寿考,蓄道德能文章”一类句语。显示出东阳历来是尊师重教、崇尚礼义的文化之乡。

    民国年间,东阳还有城楼、奎星楼、孔庙、文昌阁、万寿宫、大成第等古建筑遗存,有多层的、上下花檐、四面翘角、雕樑画栋、竹节简瓦、气魄雄伟,犹如宫殿。至今尚有吴宁台、北镇楼、肃雍堂等古建筑完好的保存。

    古建筑,是门历史上的科学建筑与文化,颇有值得现代人研究、借鉴作用。对于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祭祀仪式活动,我们也可以从中“见其风俗知厚薄”。

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41697号-1浙公网安备33078302100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