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宏内刊

GUANGHONG  PUBLICATIONS

精耕细作  专筑精品

GUANGHONG  CONSTRUCTION

广宏内刊

肃雍高致的东阳祠堂(一)

发布日期:2010-09-10|作者:楼震旦
 

巧筑奇构话建筑(八)

                                                      布局

由于同族世系聚居的特性,明清时期的东阳村落,以姓氏为核心形成社会共同体,以一村一族为基本格局,祠堂成为同族联系的纽带。祠堂和村落的总体布局密不可分,讲求审时观气,根据山脉、水流、林木的位置、走向、荣枯来决定村落的朝向,并考虑社会、经济、防御、生产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

东阳村落大致选址北江、南江沿岸及水道、交通干线两侧,依山傍水,朝阳向暖,交通方便。祠堂位于村落中心位置,成为整个村落建筑的向心点,可以说祠堂的朝向即村落的朝向。在祠堂的纵轴线上布置门楼、前厅、穿堂、后寝,两侧分布厢房,向外引伸井字型的村落封闭性建筑群,相互之间既独立又统一,规制严谨,次序井然。

村落周围引水环流,以西水归东为吉祥。《礼记》要求“周旋以水,水行左旋以象天”;而“圆法天,方象地”,故祠堂前要有水沟外环以“法天”,厅堂内围以“象地”,达到“外圆内方”的规制。例如李宅李氏宗祠,面朝马鞍山,背靠后山头,蟹溪绿水环流,西水东注祠堂前的月塘,合符《礼记》规制。

水道的进出口处种植樟、枫、松等水口树,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进入祠堂之前,必须经过一座独立设置的门,这座门叫台门,如李宅的花台门,白坦的八字台门等等,这样就将室外的露天空间用墙和门规定起来,使它成为主体建筑的一部分。一般说门有两个功能,一是分割内外,二是保卫防卫。但一些门已失去它的基本功能,成立表示一种权势或礼仪表彰性的功能,如村口牌坊即坊门。

在村口走进祠堂的过渡空间上,建台门、树牌坊、造庚楼、立照壁门坊。为官者则在台门前和祠堂前立旗杆、石狮或者抱鼓。明清规制,拔贡以上可以立旗杆;二品官立石狮,二品官以下立抱鼓(石制鼓形立壁)。仍举李宅为例:村东过溪桥是花台门,两边撇山影壁立抱鼓;进50米为庚楼,再进50米为月塘、世尚书门坊;北折为集庆堂、李氏宗祠,宗祠前立四根旗杆;登高为门楼,三开间,中门立抱鼓。一条长长的曲尺形过渡空间,犹如一条长长的五线谱;过渡空间的一座座建筑物,是撒落在五线谱上的一个个音符;祠堂则是五线谱上的重音符,具有一统江山唯我独尊的地位。

东阳祠堂就单组平面布局而言,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小型祠堂三合院为主;中型祠堂前后三开间二进,穿堂相连,呈工字型;大型祠堂一般为五开间三进,穿堂相接。小型祠堂前为照墙,中型大型则设照壁或门坊,左后为厢房,部分有戏台。李宅李氏宗祠等为大型祠堂的代表。虎鹿蔡宅蔡氏宗祠、千祥下东陈大祠堂、南马船埠头金氏宗祠等为中型祠堂代表。小型宗祠占较大比例,如马宅上新屋王氏宗祠等。

 

结构

木构架系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梁式构架是木结构建筑中的高级构架形式。祠堂作为氏族公共建筑,门面开敞,三开间砌上露明造的中央二榀和五开间的中央四榀,均采用抬梁构架,省却中柱,成前后双步架梁。抬梁构架扩大了中部空间,显示端庄宽畅的气派。

抬梁分压柱式和插柱式两类。压柱式即抬梁直接压在柱子顶端,南方很少,东阳极为罕见,实例仅歌山镇大园村的敬牧堂(明初)和画水镇紫薇山的燕堂(明代后期)。东阳祠堂普遍采用插柱式抬梁,即在梁的两端各做榫头插入前后柱子的卯孔中,两端下段垫扇形雀替(梁下巴)辅助承托,以增强梁柱的稳定性。梁的形制分直梁和月梁两种,明代早中期可见直梁,随后出现的多见月梁,越到后期控底越大。梁断面明代早期呈矩形,明代中期呈琴面,嘉靖之后做成雪茄梁;清代后期部分梁断面又接近方形。明末清初时梁头浅刻二道或三道龙须纹,由眉月状、半月状向抛物线状逐渐过渡。到清道光年间,龙须纹演变成鱼腮纹,单步梁一般做成鸱鱼状或虾背形。五架、三架梁背顶由瓜柱、童柱向梁楸、斗栱过渡。祠堂额枋上承斗栱,由古朴粗壮向小巧华丽的花板型发展。走廊的轩全部为船篷轩,仅在李宅花台门见过鹤颈轩。檐下撑栱(牛腿)明代制成鸱鱼状,形似斜撑;到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大量采用镂空浮雕的狮子戏球、麒麟送子、仙鹿啣草S形牛腿;道光以后雕山水亭阁、神话传说、古典小说的牛腿增多;晚清则采用蟠螭回纹的牛腿。

明代嘉靖前后,祠堂的山缝出现砖仿木结构梁柱,凸出墙面约36厘米,色彩和磨砖地面相同,给人一种和谐、统一、雅致的观感。清代祠堂的照墙和照壁也存有砖仿木结构梁柱型。

祠堂抬梁结构木柱粗大,柱径一般在4556厘米,檐柱高达45.6米,材质以梓树、樟树、檫树为主。为防白蚁侵蚀,明代早期可见梭形石头柱,清后期出现石质梁柱,以圆形居多;也有厅堂用圆柱,后寝采用抹角方柱,取“外圆内方”之古制。康熙以前圆柱顶端基本有卷杀,后改为平杀。

 

装饰

东阳祠堂装饰和住宅装饰一样,经历了一个从不事装饰到注重装饰的历史演变过程。

明代生产力尚不发达,市场经济正处于萌芽状态,社会风气讲求朴实无华,“其声色、游燕、玩赏、花石之乐,举不崇尚”。祠堂和厅堂的梁架仅以墨绘彩画作装饰,门窗以黑色为基本色彩,兼有蓝、白、赤色;格扇门窗上的裙板即有雕饰也很粗糙,檐下只设斜栱支撑檐桁;各攒斗栱间的栱眼壁为芦苇夹泥墙;即使较讲究的厅堂前廊构轩,也少见天花。清代开始,东阳木雕装饰艺术大量引入住宅装修,到“康乾盛世”,装修装饰达到完美统一。到乾隆、嘉庆、道光三代,东阳大地留下了大量以木雕为主要装饰艺术的建筑,从而将东阳木雕与建筑的结合推向顶峰。

屋架装饰    梁柱前廊部分是人的视线集中点,装饰的重心部位,梁柱、斗栱、雀替、枋等部件相对集中。牛腿位于檐柱外侧的突出部位,是外装饰的画龙点睛之处。一般三开间的厅堂中榀雕狮子,边榀为鹿,左右对应;五开间的次榀则为象或鹤。厢房牛腿以人物、花鸟、瑞兽多见,题材丰富,相互穿插。牛腿雕刻是屋架装饰中难度最大、花工最多、水准最高的构件,雕刻技法以圆雕、半圆雕、深浮雕、镂空雕为主,用工超过百工的牛腿随处可见,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和工匠的技术素质。

牛腿压顶是琴枋,对采用深浮雕手法,雕刻立体感很强的人物群像和建筑风景等题材。琴枋前端的刊头,体量虽小却部位突出,需要动态感强的作品,如人物、花果等。琴枋前端之上有一坐斗,立短柱承托檐桁。这样一个小部位由于处于前端部位,匠人也开动脑筋做成方形、圆形、八角形、花篮形等形状并施细雕。短柱左右安装精雕的雀替。雀替位于柱头两侧托檐桁,俗称“纱帽翅”。牛腿及牛腿以上三角形部位的木雕装饰组群,是东阳工匠将建筑美融合到建筑结构中的典范。

处于建筑前廊部位的廊轩,也是装饰重点之一。厅堂轩顶的装饰形式多采用船篷轩和吊顶天花。船篷轩即在两榀荷色梁之间沿两侧梁枋对装鹅颈椽,椽下铺钉木板形成半圆穹顶,板下贴空雕图案,构成立体轩顶,形似船篷,故名。天花采用预制的木雕构件,镶贴出数个方形、长方形、八角形的浅花天井,仰视效果很美。

厅堂因为开敞明亮,为显示豪华和美观,桁枋上也施雕刻,以锯空雕粘贴为主。骑门枋的雕饰图案为“九狮图”、“双狮戏球”为多,其它以花鸟为主。厢房的格扇门一般为六扇或两扇一樘;隔扇窗四扇一樘。隔扇窗图案有水波纹、回纹、龟纹、十字纹、锦文、宫文、葵文、藤文以及其它几何图纹。门窗裙板为浅浮雕,题材广泛、五花八门。窗的格花心是近观细看的最佳视点,多采用浮雕和镂空雕,根据四扇一樘设计出“梅兰菊竹”、“耕读渔樵”等命题。前厅的明间后金缝一般构屏门或棋盘门,平时开店,节日装接起来掛祖宗画像。

台门装饰    台门为一村之前大门,也是祠堂建筑 前奏曲,是宗法社会氏族经济、门第地位的标志。台门一般面阔三间,正间设直插式门槛,平时从边间出入,官轿来时拆槛为道。据《名义考》,“古者宫殿,中不为门,门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台门顶立匾额,都为官宦或名人题写,显示宗族荣显,如:司马第、尚书第、大夫第、将军府、忠孝名家、理学名宗等等。

墙多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征。为了表示气派,向南的祠堂门开得又大又宽,这对于注重封闭内向的古建筑,又显得过于暴露,于是就在大门前造一堵墙为屏蔽,使通衢上的人不能窥探里边的情形,这墙就叫照壁。门坊也称门楼,大型宗祠前多有砖石混雕的牌坊式门楼:须弥座台基,石库门,也有在石库门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做成砖石混雕的八字石鼓门,如湖溪马上桥的一经堂八字台门;门坊的梁柱、斗栱、屋檐多为砖仿木构架,梁枋设砖雕,有双狮戏球、荷花鸳鸯等工艺水准很高的雕饰工艺,如南马松山马氏宗祠、前宅吴氏宗祠、古渊头四本堂等。另外如厅堂檐廊左右的洞门,石框石券雕缠枝花草、暗八仙等;门顶石刻匾额,平底浅雕,颇见功底。

墙面装饰    祠堂砖墙基础分两部分。照墙或门坊为砖砌或石砌须弥座,加强外观厚实,与墙面保持整体统一;其余为下层块石,上层平铺条石。阶沿石每间平铺一块,下位陡板石。庭院四周明沟用石板或方砖平铺,直接向外排除积水;出水口凿几何图形或钱眼,改为晴沟排水。庭院地面人行道铺石板,余为鹅卵石为多。厅堂地面,明末清初为磨砖,乾隆后期该用三合土甃地,压出斜形条纹。地栿或条石、条木、青砖。

祠堂柱磉可作考证建筑物时代的依据。明初和清初常见踬型或鼓形泡丁磉子;清末至民国则以花篮形居多。磉子和卷杀,一下一上,同时起到烘托和美化柱子的作用。

祠堂墙壁基本用青砖砌筑,山墙顶砌马头,有平叠型和元宝型,平叠型占多。马头瓦脊以反抛物线形微微上翘,创造出“喜鹊马头”、“玉玺马头”、“大刀马头”等多种有没造型,富有韵律、动感和地域特色,与皖、闽、赣的风格完全不同。

外墙墨绘,马头墙及墀头以墨线为主,粗细配合,和谐合拍;转角描锁壳、云勾。后檐以线条勾出矩形、方形、扇形诸板块,描以梅兰菊竹等花草;照壁檐下多数为花鸟彩画,也有戏剧神话人物故事,也有唐诗宋词的。由于照墙不高,绘画都由技艺高超者出手。照墙内壁绘人物为主,题材以教化为主,宣扬儒家礼乐观念。白和黑是两种反差很大的本色,粉墙黑线将建筑物勾勒得轮廓清晰雅致,符合祠堂肃雍、端庄=朴实的美学氛围。

为保持祠堂的整洁不漏水,屋面施方形或半圆形粗椽,椽顶铺望砖,四周勾灰不露缝,砖顶盖板瓦。屋脊有板瓦竖铺,也有砖雕泥塑花脊,两端置鸱首。檐下施瓦当,勾头滴水,图案有钱纹、花草等。

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41697号-1浙公网安备33078302100838号